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

畫意贛東(十一) – 近水人家


在內地自助旅遊,興趣主要在自然風光,其次就是訪村。因為喜歡的是樸實原始的鄉土氣息,所以總喜歡到一些不是旅遊景點的村莊。李坑、汪口等經過重點開發的村落,在旅遊的角度,固然有她們的優勢:高速公路修到村口,交通較為方便;經整頓過的村貌,變得整潔光鮮;旅遊配套設施齊備,可供參觀的景點也集中。可惜過度的商業化和觀光化,已令這些古村失去了原本敦樸恬靜的特質。要避開蜂擁的遊客,我還可以選擇在非旺季的日子來,不過當一個地方變得來越來越像一個混合了博物館、購物商場和主題公園的渡假村時,也就我選擇放棄的時候了。

在離開曉起回南昌之前,我們還有大半天的時間。江灣、李坑、汪口等景點村莊,都在回程的路上,不過我們的選擇,是到曉起附近的上坦村。位於曉起村往慶源的公路邊的上坦村,距離曉起只有2.5公里。上坦不是旅遊局指定開發的旅遊景點,所以沒有收入村費的規定,不過村民也習慣了我們這類偏好「非官方景點」的「自遊人」,在村內閉逛拍照。


上坦也是個依水而建的村落,自北往南流的段莘水,就在村旁流過。上坦村民主要姓孫,雖然村舍就在公路旁,但相隔了一條頗為寬闊的河溪,只有村口一座石橋與外界相連。早春三月,春霧瀰漫的時候,從公路上隔河望過去,上坦就像一座浮在碧水上的村莊。村內的建築,也是明清時期的風格,雖不宏偉,卻透著一種飄然世外的氣質。灰濛濛的天色,靜寂的村莊,偶爾一兩聲雞啼;婆娑的古樟樹下,水平如鏡的河邊,只有村婦洗衣時揚起的陣陣漣漪;古宅窄巷裡,光影斑駁,給人一種時間停滯的感覺。








在村口的石橋左轉,有沿河的小路通往村裡的洗衣埠,幾位正在洗衣的村婦,對於我們的鏡頭,完全不在意,伴著我們笑語聲的,是捶打衣裳的節奏樂。洗衣埠旁邊,一條長長的石板階梯,是通往村內的通道,村中不少明清古建築,不少都在婺源縣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之中,樹仁堂、務本堂、宜福堂、詹秀鳳宅、新屋、書屋、九世同居等清代古老建築,藏在那八陣圖般的石板狹巷之間,沒有熟悉的人引路,根本走過了也不知道,不過村頭那宏大的「孫氏宗祠」,卻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錯失。宗祠部份建築變成了學校,其他部份也沒有開放,但從山牆頂上,可以窺見宗祠雕刻華麗的額枋,門前精美浮雕的抱鼓石和花台,也可以想像到宗祠昔日的宏偉。





聯遊三村的遊客通票不便宜,喜歡「非官方景點」的自助遊訪客,其實也不少。通過接待到來的遊客,為村裡增加一些收入,上坦的村民也不是沒有想過,不過這裡並非旅遊當局的開發對象,沒有官方的支援,村裡資源有限,能夠稱得上為旅遊而建的設施,也只有村口旁邊一座貼滿圖片的樓房。2002年的時候,有村民向江灣信用社申請小額農業貸款,把村裡明清古建築修繕一下,再開闢了一個生態板栗園。村裡也曾收取15元人民幣的門票,由村民當導遊,帶遊客在村內參觀。不知是什麼原因,上坦的旅遊事業,沒有因此而大大發展起來。我們到訪時,村內不見任何以遊客為對像的售賣攤檔,也不見招徠生意的招牌。總的來說,村民生活如常,村子沒有因為遊人的到訪而改變了太多,至少表面上看不到。上坦沒有變得觀光化,反而具備了江灣、李坑等景點所沒有的吸引力。

古樸的原貌得以保存,也許就是村民本身的意願,不過這條古樸依然的村莊,卻不斷受著外圍「現代化」的衝擊。2007年6月,曉起水電站建成並開始運作,電站蓄水導致水位上升,帶來了許多水面漂浮物,令依水而建的上坦村變成了垃圾場,村裡的洗衣埠、沿河道路,以及沿岸十幾棵幾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樟,亦被水淹,危在旦夕。曉起和上坦一帶的村民,向有守護古木的傳統,在「全民大煉鋼(1)」的年代,當其他村落的古樹幾乎都被砍光了來搞土法鍊鋼之時,這一帶卻仍保存了不少婆娑的古木群。村民們為救古樟,紛紛向縣委書記及江灣鎮曉起村委會申訴,但擾攘了一年,也沒有結果。最近官方宣佈事件已經解決,我們到訪時,水淹村邊的情況,已沒有出現。



上坦的古樟樹,可以暫時得以保存,不過另一項現代化建設對古村帶來的破壞,卻已無法逆轉。當我們走到村後,一個令人驚訝的景象呈現眼前:一條簇新的高架高速公路 - 婺黃高速,就在村後經過,一排高大的高架橋墩,像囚牢的欄柵,壓在那粉牆黛瓦、飛簷翹角之上,入村時只顧欣賞村前水邊的風景,倒是沒有留意到。


鄰近的下曉起,其實也有著同樣的問題,從水口外望,也是一排高速公路的高架橋墩,幸好公路離村還有一段距離,村後的高大樹木亦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風,對景觀的影響不算太大。景觀的保護,本來就是環境保護的課題中很重要的一環,可惜一直都備受忽略,就算是在環保方面起步比內地早的香港,對景觀的保護,也是近年才開始得到重視。古建築群落無論保存得如何完好,只要旁邊一座與環境格格不入的新建設,整體景觀就會被破壞。可以想像到,在高速公路正式通車之後,大大小小的車輛在頭頂上廿四小時不停的呼嘯而過,古村的閒逸恬靜,亦將會蕩然無存,確是令人惋惜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1) 全民大煉鋼:指1957年11月至1958年12月期間,中國為了「趕英超美」、達到把鋼鐵產量在一年內翻一翻,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一項全民煉鋼運動。1958年8月17日的北戴河會議,提出「以鋼為綱」的口號,定下年產一千零七十萬噸鋼的過高指標,為了達標,中央政府決定號召全民大辦煉鋼,簡稱「全民煉鋼」。運動浪費了無數寶貴資源、林木被過度砍伐,也擠壓了農業生產的勞動力。




<鳴 謝:謝謝Kitty借出上坦「高速公路壓頂」之照片。> 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