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16日星期四

京城岔路(二) - 不是「全聚德」的烤鴨


星期四的傍晚,一下班便要急急趕去機場,因為兩小時之後,往北京的班機就要起飛了,幸好趁午飯時出了一趟中環,在機場快線列車總站預先辦好了登機手續,才不至於太狼狽。準時到達機場會合了同行的朋友,班機卻因為電腦故障而延誤了三小時。降落北京機場時,已接近凌晨二時,最不好意思的,是讓來機場接我們的傑克白白的等了三小時。當知道班機會延誤後,立即打了長途電話通知傑克不要來機場,我們會自己找的士出市區,但他還是堅持來了,如此朋友,無言感激。

第二天睡到自然醒,剛過了十一時,於是決定先出去吃午飯。同行朋友想吃北京烤鴨,午飯吃烤鴨,太豐富、太肥膩了吧,不太正常。不過就是因為不太正常,我覺得主意不錯,出名的烤鴨店,晚飯時段要找到位子,談何容易,廚子們要照顧如潮水般的顧客,做的菜也會少一份心思。吃北京烤鴨,大家都會想到「全聚德」吧,錯了錯了,我們選擇的,是傑克推薦的「大董」。


「大董烤鴨店」座落在三里屯的邊緣、長虹橋附近團結湖北口的橫街。北京的三里屯以酒吧街聞名,因為鄰近使館區,有不少外國人的客源,區內酒吧和西式食肆林立,不過晚上的三里屯,才是最熱鬧的時候,所以當我們對的士司機說要到三里屯吃飯的時候,他覺得有點奇怪,因為中午的三里屯,幾乎所有的酒吧食肆都大門緊閉,顯得有點冷清。大董屬於新派的「改良」京菜館,以京菜為主的中式Fusion菜,其實頗有名氣,不過似乎只限於北京高消費一族和居於京城的外國人,一般的外地遊客,大都只知道「全聚德」,甚至是本地人,可能聽過大董的名字,但實際的情況,也不一定清楚。因為口碑佳,大董的名字,近來也在港台兩地喜愛旅行和美食的優皮一族中間流傳開來。的士司機也不太清楚大董在哪裡,只把我們載到三里屯盈科中心附近的大酒店,我們要向酒店職員問路,步行了十多分鐘,才找到烤鴨店。

大董的門面裝飾,是雕樑畫棟的傳統大宅門風格,七八位白襯衫黑西褲的保安員在門前車道一字排開,這樣的排場,嚇了我們一跳,心想幸好帶了信用卡在身,因為身上的現金,可能不夠結賬呢。其實傑克早已告訴過我們,大董的消費,雖然偏貴,提供的食物和服務的水準,卻是超值。十一時半吃午飯,是早了一點,所以在門口先問一下,有沒有烤鴨供應(因為製作需時,未必能趕及午前供應),答案是有的,再問問沒有預約的,現在可否入座,答案也是肯定的。看來選擇這個時間來光顧,絕對是正確的,因為店內面積不算大,經常都客滿,尤其是晚飯時段,一定要在兩天前預約,否則無法入座。


大董的歷史,其實不算長,1985年開業時,名為「北京烤鴨店」,2001年改為國營,由廚師升至總經理的董振祥,醉心鑽研改良京菜,改變京菜中肥膩和味重的特性,也加入其他地方菜的特色,因此頗受注重健康的京城優皮一族和外國人的歡迎。擁有MBA學位的董振祥,在京城的烹飪界中甚有聲譽,店名後來改為「大董」,就是這位名廚的緣故。「大董」的定位是高級菜館,因此讓一般北京市民卻步,不過消費的水平,其實跟全聚德差不多,也許很多北京人仍然鍾愛肥膩和味重的傳統京菜,未必很接受「大董」的改良菜。




烤鴨店的內部佈置頗為清雅,沒有過份的富麗堂皇,雪白的馬蹄蘭,是當日的主題。我有一個習慣,每光顧一間食肆,都會參觀一下洗手間,因為洗手間的情況,足可以反映食肆的衛生程度。大董店內的洗手間,青花瓷的洗手盆,門前一缸金魚擺設,簡潔的設計,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覺,不過最重要的,還是那保持乾爽潔淨的環境,意料之外的令人滿意。

烤鴨店的菜單,不叫菜單,而是「烹飪藝術作品集」,單看上面的食物圖片,已經極為吸引,精緻、極有心思的食物擺設,與傳統的中菜很不同,反而讓人有法國菜的感覺。菜單中每一道菜,都配以一句宋詞,意圖很明顯,就是希望客人把吃的每一道菜,都當作藝術品來欣賞。我們四人點了一隻烤鴨,再加一個冷盤和兩個小菜,以午餐的份量來計,應該足夠。等待上菜時的空檔,細心欣賞一下檯面的擺設,店內專用的餐具食器,也頗有品味:鴨子型的筷子座、紅漆雕花的木製餐巾盒,是傳統的中國特色;為配合不同菜式而形狀、顏色各異的碟子盆子,卻頗有高級日菜和泰菜的感覺。

菜端上來的時候,我只可以說,單是用肉眼欣賞,已經很讓人滿足了。很多的食肆,菜單上的圖片十分吸引,到菜端上來的時候,又是另一回事。大董的菜,實物與圖片,相差無幾,店方把菜餚稱為烹飪藝術藝術品,其實也不過份。冷盤是「水晶鴨舌」,鴨舌包在晶瑩剔透的鴨湯凍膠中,如一顆顆封存著古老生物的琥珀;烤鴨師傅在身傍即席表現片皮刀法,一碟碟排列成盛放薔薇般的鴨皮鴨肉,源源送上;傳統的醬燒茄子、清炒碗豆苗,簡單平凡的菜式,碟上的擺設,卻一點也不馬虎。






認識我的朋友,也許會認為我的評語並不全面,因為近來愛上了拍攝食物,上餐館點菜的時候,對菜式視覺效果的注重,往往蓋過對味道的考慮。這裡的出品,也不單是賣相佳,入口的感覺,也是一樣的讓人滿足。大董的烤鴨,稱為「酥不膩」,與傳統北京烤鴨的以肥為美,有點不同,選用的是較瘦的鴨子,特點就是鴨皮酥脆而不油膩,入口即化。吃鴨的調配料,共有八種:其中甜醬、京蔥、小黃瓜絲等,以荷葉餅包起來,是傳統的吃法;蒜泥、白砂糖、胡蘿蔔絲、甜菜絲等,是新的口味。服務員推薦烤鴨皮蘸白砂糖的吃法,說最能欣賞到烤鴨的原味,鴨皮入口即化,口感的確不錯。這種吃法,其實也不算新,廣東人吃烤乳豬,一向都有乳豬皮和白砂糖的配搭,不過鴨皮蘸蒜泥,卻是第一次。大董的蒜泥,不是一般幼粒狀的蒜茸,而是幼滑得如沙拉油般的蒜頭醬,特別喜歡吃蒜頭的我,品嚐用此法泡製的蒜泥,也是第一次。可能是習慣了接待外賓的關係,服務員禮貌地問我們,是否需要她示範荷葉餅包烤鴨的方法。說來慚愧,烤鴨已吃過多次,正宗的方法,其實不甚了解,有機構看看示範,當然是求之不得。香港人一般喜歡直接用手來包,小弟年少時家教頗嚴,祖母嚴禁孫兒在餐桌上「出手」,所以習慣了用筷子把荷葉餅一夾一捲,便送入口,哪管他鴨肉配料從兩端漏出來。只見服務員用筷子輕巧的把荷葉餅三摺一壓,便成了一個工整的封包,做法原來並不難。







師傅從烤鴨身上片出來的皮和肉片,足有三碟,不禁有點奇怪,一隻看來頗瘦的鴨子,哪來這麼多的肉。剩下的鴨骨架子,拿回廚房煮湯,端上來的時候,乳白色的鴨湯,加了茶樹菇來煮,味清甜,而且一點也不油。因為烤鴨這道菜是肉食為主,所以另外點的兩道小菜,都是菜蔬類。翠綠的豌豆苗,草青味較重,一般菜館的處理,都會放大量的油來炒,這裡的豆苗,以清上湯來燙灼,味清甜而不膩。董氏醬燒茄子,是唯一比較濃味的一道菜,不過也沒有太多的油。吃完飯後,正準備結賬,服務員端上一個盛了水的玻璃盒子,浮在水面的,是一片片玫瑰花瓣,還有四隻插上蠟燭的橙色玻璃杯子,驟眼看來,很像一個生日蛋糕,還以為是為哪位朋友特別安排的驚喜呢,原來是店方贈送的甜點柿子凍,以這樣的方式送上,很有心思。連免費送給客人的餐後甜點,店方也處理得一絲不苟,值得一讚。



除了柿子凍,餐後奉送的還有燕麥甜粥和份量不輕的水果盤,原本是剛好夠飽,最後要捧著肚子出門口。看看賬單,只是四百多元,以京城的生活水平,屬於稍貴,但對香港的朋友來說,卻是在普通酒樓吃一頓的價錢。

在大董的這一頓烤鴨午餐,是視覺和味覺上的雙重享受,還有細緻殷勤的服務,絕對是一次十分愉快的經驗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